地方志邮箱:
用户名
密码
   
山东各地地情网站:
晚清时期
列强对山东路矿利权的掠夺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省情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07-08-01 10:27:12 更新时间:2017-09-19 12:53:31
  19世纪9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急需向海外输出资本,于是掠夺中国的铁路和矿山利权,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侵略的主要目标。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争夺中国铁路矿山利权和瓜分中国的狂潮。
  山东是京畿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帝国主义特别是德国对山东垂涎已久。“巨野教案”发生后,德国据为借口,武力占领胶州湾,迫使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通过条约,德国不仅强租胶州湾99年,还夺取了在山东境内修筑两条铁路的特权:一条由胶澳经潍县、青州、淄川、邹平到济南及山东西部边界;一条由胶澳经沂州、莱芜到济南。条约还规定,建筑以上各铁路,设立德商、华商公司,德商、华商公司各自集股,各派妥员领办。后来德国以为胶沂线路修筑难度高而收益不大,周围又缺乏矿产,因此只修了胶济铁路一线。
  《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后,德国并没有按条约中的“设立德商、华商公司”、“德商、华商各自集股”的条文办理,也没有与中国另订合同,而是撇开中国官商,由德国人一手承揽建造。1899年6月1日,在经过剧烈的竞争后,德国14家主要营建商达成协议,成立德华山东铁路公司,并于6月14日向德国政府登记,资本为5400万马克,分5.4万股,总公司设于柏林,在青岛设办事处,具体管理工程及以后的运营事项。6月份起开始勘测,9月23日从青岛正式动工建筑。
  德国勘测路线之时,并未事先讲明铁路占地要付钱购买之事。当地人生怕土地被无偿侵占,已多有担忧和怨愤。筑路开始后,德国人所给地价甚是微薄,况且地价和迁移费常为中间人所私吞,农民几乎等于白白失去土地。德国人还强迫农民迁坟移舍,所雇员工对当地居民勒逼压迫,横加骚扰,激起了铁路沿线人民的极大愤怒和反抗,特别是发生在高密由孙文领导的反筑路运动,迫使德国的铁路修筑工程完全停顿,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在高密人民反抗斗争之初,山东巡抚毓贤曾派人与德华铁路公司订立了一个简单的章程,但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当高密人民的反抗斗争进入高潮时,清政府借机派袁世凯于1900年3月又同德华铁路公司进行了谈判,要求铁路的修筑按《胶澳租界条约》中的规定办理。在中国人民斗争的压力下,德华铁路公司与袁世凯签订了《胶济铁路章程》,最后德国同意:设立华商、德商胶济铁路公司,招集华人、德国人股份,暂由德国人任经理,华人股份在10万两以上时,再由山东选派妥员入公司;铁路沿线多雇佣本地工人,本地工人的刑事讼案由当地地方官审理;胶澳潮平百里环界以外的铁路,不准运送外国军队和军械,并由山东巡抚派兵负责保护;此段铁路中国将来可以收回……
  高密人民的反抗斗争和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工程进展一直比较顺利。1901年4月,修成青岛至胶州一段。1902年6月,修至潍县,并开始通车。1904年1月修至济南,干线总长394.6公里。除干线外,还修建了张店至博山的支线,全长38.87公里。这是为了掠夺淄博地区的煤炭资源而修建的。
  1901年,山东巡抚张人骏曾试图购买德华铁路公司的部分股票,并由各州县认领。但因当时山东各级地方政府均无资金,中国商人对投资外国企业又顾虑重重,最后未能买成。直到1902年,山东巡抚周馥才拨省库银12.5万两,购买了该公司300张股票,并派了一名官员驻潍县办理交涉事务。
  胶济铁路的经营管理权,全由德国人掌握。铁路公司由德国政府任命监理官监理公司事务。公司订立章程、增加工资及发行债务,均须德国政府批准。公司职员均为德国人。因此,公司的一切行动以德国的殖民利益为转移。而中国人根本没有取得“会同办理”铁路的权利。
  胶济铁路正式通车后,当年就获利30多万马克。以后营业额稳步上升,获利亦逐年增多。到1913年9月,共载运旅客812万多人,载运货物556万多吨,获得利润1950多万元。
  胶济铁路一开始就成为德国掠夺山东的有力工具。不仅客运、货运都为侵略者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德国利用这条铁路源源不断地把廉价商品运进山东,把从山东掠夺的工业原料运往德国。借助胶济铁路,德国还把侵略势力由胶州湾延伸到山东内地。德国的德华银行和礼和银行先后在济南开设了分行。德国商人在济南开设了大量商行和店铺,加强了对山东的经济渗透。德国还在济南设立了领事馆,频频向山东地方当局施加政治影响。铁路也为传教士的活动提供了便利。许多传教士把传教点由烟台移往内地,胶济铁路沿线则为最集中的地方。胶济铁路的修建,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换的发展,大大缩短了旅行和运输的时间,为山东的旅客和商人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方便。铁路沿线的一些城镇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通过《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已经霸占了胶济、胶沂济和由济南往山东西境的铁路修筑权,但它并不满足,紧接着发生了美、德、英等国争夺津镇铁路山东境内修筑权的纷争。早在1886年,刘铭传就提议修筑一条从清江至北京的铁路。由于当时顽固派的反对,被搁置起来。美国在同法、比争夺芦汉铁路没有成功后,转而窥伺津镇铁路的修筑权。它通过早年留学美国的容闳进行兜揽。1897年,容闳向总理衙门呈请准许招集洋股,设立公司,筑造津镇铁路。1898年12月清政府批准容闳筹借洋款,设立公司筑路。
  清政府准许容闳建造津镇铁路的消息首先引起德国的反对。它故意曲解《胶澳租界条约》中的规定,声称山东造路之权为德人所专有,无论何人,均不能在山东另造铁路,要求由德国承筑这条铁路。英国此前对法比银行团攫取芦汉铁路利权大为愤怒。1898年8月,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窦纳乐向清政府要求补偿,扬言除非清政府立即同意英国的补偿要求,否则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对他蓄意的敌对行动,将采取相应的措施。8月21日,英国一举向清政府索取包括津镇铁路在内的5条铁路的利权。在英国外交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下,清政府答应了其除津镇铁路以外的4条铁路的要求,因该路通过德国的势力范围,尚需另议。
  英国知道要修此路非同德国协商不可。在英、德政府指使下,两国金融家代表在伦敦举行谈判,并于9月2日达成协议:长江流域以及山西经河南到长江流域为英国利益范围,山东和黄河中下游为德国利益范围。关于津镇铁路,两国议定:由英、德双方合资建造津镇铁路;除山东以南一段由英国负责建造外,其余山东部分及其以北一段由德国建造。全线通车后,则由英、德两国共同经营管理。9月10日,两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联合修筑津镇铁路,并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总理衙门只得派工部侍郎许景澄与英德银行团谈判。经过多次辩论,约定:津镇铁路以山东峄县为界,分南北两端,由德华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别负责。1895年5月18日清政府同英、德签订了《津镇铁路草合同》,规定借款740万镑,年息5厘,以铁路产业及进款作保;借款以50年为期,30年后,中国政府和华商可筹资还清全部借款,但不能借用俄、法或别国款项排挤英、德势力;借款期间,铁路由英、德银行团经营。
  《津镇铁路草合同》签订后,英德即派人勘测线路。1902年德国先将北段勘测完毕。8月29日,德国公使葛尔士照会清政府,要求谈判订立正式合同,以便马上开工。1903年6月,袁世凯以督办大臣身份派唐绍仪等会同德英银行代表在天津举行谈判。因为德员柯达士呈送北段合同底稿载,借款英金800万镑,核与原议不符:又因德使添加上建造支路两条,一由德州至正定,一由兖州至开封,为原议所无:且以南北两段,不能同时合议:以致旋议旋辍。
  从1905年起,直隶、江苏、山东三省人民就强烈要求废除与英、德银行签订的草合同,收回自办。1907年3月,清政府命袁世凯、张之洞办理三省绅民要求废约自筑之事。袁、张派梁敦彦与英德银行代表争执5个多月,会晤数十次,最后于1908年1月13日签订了津镇铁路借款正合同。此合同在借款的折扣、抵押以及造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较其他各路稍轻。名义上造路权归中国,但工程技术人员却必须用英、德两公司推荐的,从工程到经营管理,实权仍操纵于英德工程师和会计之手。根据合同,这条铁路拟在济宁经过,但德国方面强迫中方改道,由兖州东北,绕曲阜而南折邹县。因为曲阜一带矿产极丰富,这样德国就可以根据已定的不平等条约,在铁路两侧30华里内开发矿山。
  在津镇铁路正合同的谈判中,德国表示可以让出胶沂济铁路和由济南至山东西境铁路的路权,但清政府必须向德国借款,聘用德国工程师,购买德国材料,于15年内修成由德州至正定、由兖州至开封两条铁路。几经交涉,到1909年5月,德国又攫取了德州至正定、兖州至开封两条铁路的借款修筑权,使其势力由山东伸向了直隶和河南。
  帝国主义在掠夺中国铁路利权的同时,加紧对矿山开采权的掠夺。
  巨野教案发生后,在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中,德帝国主义不仅攫取了在山东修筑铁路的权利,而且还攫取了在铁路沿线两旁30里内开采各种矿山的权利。条约规定: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30里内,如胶沂北路有潍县、博山县等处,胶沂济南路在沂州府、莱芜县等处,允准德商开挖煤矿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亦可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
  《胶澳租界条约》签订后,德国国内一些大银行和企业为了同时获得在山东的矿业开采权,组织了“德华山东矿务公司”。1899年10月10日,德华矿务公司在柏林正式成立,并向德国政府登记。当时资本为1200万元。公司在柏林设本部,在青岛设事务所,具体负责办理开矿事宜。它与德华山东铁路公司一样,直接为德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服务。  1900年2月,袁世凯与德华铁路公司议定《胶济铁路章程》的同时,也议定了一个《山东德华矿务公司章程》20款,主要内容为:公司应招集部分中国官商股份,华人股份超过10万两时,可选派人员入公司代表华股利益;公司不准使用外国兵队保护,若需用保护时,应由山东巡抚派兵前往;铁路附近30华里以外,未经山东巡抚许可,一律不得私自开矿,在30华里以内,只准华人和德国人开矿,华人已开之矿,准其继续办理。此章程的订立,中国表面上争回了某些权利,但多属空头许诺,德国人无意真正实行。而德国则换得了公司权益由山东巡抚加以保护、地方官协助公司办理与民交涉事宜等好处。
  在德华矿务公司成立之前,德国就派探矿队在山东各地探查矿产了。1901年,工程技术人员在潍县附近的马宋和坊子进行钻孔勘查时,发现了无烟煤层,后又在博山发现了煤矿,在金岭镇一带发现了铁矿。德国决定首先开挖坊子煤田。1901年10月,在坊子以南约2公里处开凿了第一口竖井。1902年9月开始出煤。1903年,坊子煤矿的日出煤量由55吨增加到300吨,煤的质量也大为提高。到1906年,坊子煤矿年产量约16万吨,采掘量比1905年增加了近三成。当年,该公司在坊子煤矿安装了洗煤装置,生产能力达每小时洗煤150吨,这在远东是独一无二的。另外,煤矿还陆续添置了各种新式机器,如压煤机、风筒等。到1908年,井内外各种设备大致完成,年产可达27.3万吨。坊子煤矿雇华工开采,1901年有华工约3000人,分昼夜两班工作,有德国人持枪督工。
  德国探矿队在博山一带钻探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煤矿床。但由于其不在胶济铁路沿线30里内,德国人便修筑了张店至博山的支线。1904年6月,张博铁路支线通车的同时,德华矿务公司开挖淄川煤矿。这一矿区煤质极佳,含炭量达80%以上。该公司首先在淄川车站东南6.5公里处开凿了第一眼竖井。1906年开始出煤。由于这一带煤田藏量大,煤质佳,矿务公司于是着手大规模经营淄川煤矿。1907年7月安装了掘煤机械,产量逐步增加。为了运煤的方便,又修筑了自淄川车站通往矿井的铁路支线。到1910年,先后共开凿了3个出煤井。淄川煤矿的规模、设备、产量,均已超过了坊子煤矿。
  随着胶济铁路的全线通车和青岛港口的建成,德国对山东煤矿资源的掠夺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自1902至1913年,德国总共从淄川、坊子煤矿掠去煤炭3414万多吨。
  德华矿务公司经营的山东煤矿,是当时帝国主义在华经营的著名大煤矿之一,它不同于中国旧式的煤矿,而是基本上采用机械化生产。该公司在坊子、淄川煤矿都安装了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在当时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但井下的采煤作业,仍靠笨拙的土法和繁重的体力劳动,矿工的井下劳动仍十分艰辛。
  德华矿务公司在山东开发经营的矿产,除潍县坊子煤矿、博山淄川煤矿两大煤矿外,还有金岭镇的铁矿。金岭镇铁矿位于胶济铁路张店车站和金岭车站之间的北侧,跨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交界地区,距铁路最近处约2公里,远处约8公里。这里的矿质良好,矿石含铁量一般在60%以上。1899年末,德国人在此地发现了3处古代的炼铁遗址,后经多次探查,探明了此矿的价值。1911年7月正式开掘,但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德国人曾打算将一部分矿石卖给日本,但谈判屡陷僵局,最终没有卖成。德华矿务公司又准备在金岭镇附近设立炼铁厂,就近冶炼,这样可以省却铁路运输的许多麻烦和费用。德国政府则认为,1898年的《胶澳租界条约》中并没有允许德国经营炼铁厂的条款,与中国交涉起来会遇到许多麻烦,因而不予批准。直到1913年6月,德华公司才决定在青岛租借地内设立炼铁厂的方案。为了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德国又拟从胶济铁路金岭镇车站铺设一条铁路支线通往铁山。不久,一战爆发,德国人的计划未能实现。
  德华矿务公司经营10多年,并不像德国人原先设想的那样好。
从1904年到1913年,德华矿务公司共盈利180多万马克,而亏损却达320多万马克。在这种情况下,德华矿务公司被迫于1913年同铁路公司合并,成立了总公司,下设铁路与矿山二部。矿山本部设在青岛,下设坊子煤矿、淄川煤矿、金岭镇铁矿3个事务所。
  德华矿务公司所经营的矿山,主要在胶济铁路沿线。德国企图垄断山东全省的矿产,除经营以上煤铁矿外,还进一步要挟强索茅山(今属烟台市牟平县)等5处矿权,并阴谋通过合办控制峄县中兴煤矿。
  1899年4月,德国商人就以与中国合办为名,向清政府禀请集股创设德华矿务贸易公司,要求开办沂水、沂州、诸城、潍县、烟台等5处矿务。1901年德国授权此公司在山东5处地方开采各种矿产的权利。这五处矿区包括登、莱、青、沂、胶四府和直隶州共约12万平方里之多,所损山东矿政利权甚大。清政府路矿总局以5处地段太广,有违奏定章程,批驳不准。1899年,德国公使克林德曾出面干预,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1901年夏,德国公使穆默又照会李鸿章,要求咨行山东巡抚接续商办,并派代表连梓与外务部所派出使德国道员杨晟进行谈判。1902年1月,杨晟被迫与连梓草议5处矿章21条。后因抽税、报效两项未能议妥,一直没有签押。此后,德华矿务贸易公司一面到处勘探矿产,一面催迫清政府签订矿章。从1902年1月到1903年7月,清政府先后准其在这5处查勘,同时声明:只是通融查勘,与寻常游历相等,未签订矿章以前,仍不准开采。结果,该公司在沂州、沂水、诸城、潍县四处的勘察因无利可图而停工,只在烟台界内宁海州属茅山一带查勘出金矿,但并不理想。
  鲁西南枣庄一带煤炭资源丰富。1880年由候补知县戴华藻招集商股创办峄县中兴煤矿。1895年因资本不足被山东巡抚李秉衡封禁。1898年直隶候补道张莲芬建议重新开办中兴煤矿。天津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乘机推荐德国矿师到枣庄协助查勘,企图参与煤矿的经营,控制管理大权。当时因华商资本不足,决定招收洋股,并将公司改名为“华德中兴煤矿公司”,由张莲芬任华总办,德璀琳任洋总办。原拟招股200万元,其中华股、德股各占六成和四成。张莲芬等害怕德国人争权,对公司中洋人的权力加以限制。德人以定章太严,没有入股。因资金短缺,中兴煤矿的经营十分艰难。以后德国人又想收买此矿,也没有成功。《津镇铁路草合同》签订后,德国照会清政府,以中兴矿区在津镇铁路30里以内为由,要求照过去的办矿办法办理,被清政府严加拒绝。1907年中兴公司计划修筑台枣运煤铁路,德华铁路公司又想入股100万两,企图把持建路事宜,亦未得逞。1908年,中兴煤矿经妥善经营,股本已达100多万元。后经奏请清政府批准,将煤矿更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注销“华德”字样,取消洋总办,公司完全改成一个商办的民族企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