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检索词
当前单库是 省情资料库 铁路库 点此打开全库目录


第一卷 铁路建设
 第三类 铁路枢纽、特大桥
  第一辑 济南枢纽

   二、枢纽初建


    〖枢纽〗〖济南〗〖铁路〗〖设计〗
  (一)设计
  从本世纪初叶到50年代未期,济南站一直是编组站兼客运站,虽经改、扩建,
至1957年列车日编组、解体能力仅达1900辆,远远不能满足运输发展的需要,为此
铁道部决定筹建济南枢纽。根据加固泺口特大桥铺设双线,将枢纽的编组站设在桑
梓店的规划,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于1958年8月完成济南枢纽简明初步设计。设
计内容包括:新建桑梓店“二级四场”编组站;改建济南站为辅助编组站兼客运站;
扩建历城站为工业编组站;将桑南、鹊山、泺口、白马山、黄台、历城等车站作为
周边站;枢纽内的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均修建双线;加上济南机务段、济南车辆段
等配套设施和机构,形成枢纽。枢纽设计总运量预计1965年为13893万吨(到1967年
实际总运量仅为6631万吨),编列概算8717.9万元。9月,经铁道部鉴定批准。11月,
提出施工资料交付施工。1959年3月,完成施工设计。在枢纽设计的同时,考虑到
新建桑梓店编组站的工程量大,在短期内不能使用,济南局提出了在济南站先修建
临时上行运转场的建议,1958年7月,第三勘测设计院据此先期提出了施工资料。

    〖施工〗〖投资〗
(二)施工
  1958年7月,在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济南站临时上行运转场开工,土方
工程大部分由济南市的民工和学生承担。到9月底,共建成到发线5股、调车线12股、
牵出线2股,并修建了简易驼峰,将原上行运转场改做存车线。因工期紧迫,未经
办理正式验收交接,即开通使用。
  1958年10月,桑梓店编组站工程开工,有铁路职工和民工约11600余人参加。
1960年2月,建成有效长度为1050米的到发线等27股。施工中,由于取土困难,工
期紧迫,为赶进度,降低了路基标高0.4米,使路基标高仅高于最高洪水水位0.2米,
少填土方5万立方米。
  1960年3月,桑梓店编组站开通投入运营,但运量逐年减少,1961年即封闭,
停止使用。1973年运量有所回升,又重新启用。使用至1983年7月1日。济南西编组
站建成投产,复又封闭。
  历城站扩建工程及历城至黄台站间的双线工程,于1959年12月开工,1960年12
月建成交付使用。枢纽范围内津浦铁路双线工程(鹊山至泺口站间,因受泺口黄河
铁路特大桥的牵掣仍为单线)及站场改建也于1960年相继开通投入运营。因急于通
车,泺口至济南站间及济南至白马山站间的桥梁均先建木便桥,至1962年改建。
  1959年12月,铁道部拟定废弃泺口特大桥,新建曹家圈双线特大桥,津浦线调
直,编组站西移。1960年12月,第三勘测设计院又重新编制了枢纽初步设计。新设
计将编组站改设于黄河南岸位里庄(后改称济南西),废弃桑梓店编组站,济南站改
为客运站;枢纽的规模也较原设计增加了晏城、党家庄、郭店等站。此时,桑梓店
编组站的土方工程已完成大半。因此,决定在济南西编组站未建成前,将桑梓店已
完成的土方工程改建为临时运转场,即便如此,仍有30%已完成的土方被废弃。
  济南西编组站于1960年6月开工,后因压缩基本建设项目而停建,枢纽扩建方
案被搁置。1962年,将已完成的津浦铁路接至济南西编组站的运输便线拆除,材料
调拨给乌鲁木齐铁路局,已铺设的电力线、通信线及临时房屋也同时拆除。
  到1962年底,枢纽共完成土方208.97万立方米,铺设正线8.230公里,铺设站
线60.740公里,还有其他配套工程。共征购土地14266亩,实际占用2625亩;未占
用土地,后陆续退交给当地人民公社。枢纽工程共使用投资1748.76万元(桑梓店至
鹊山站、泺口至济南站间双线改造费用列入津浦铁路双线改造投资内)。


同层次的有3个条目
   一、概况
   二、枢纽初建 *当前记录*
   三、枢纽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