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邮箱:
用户名
密码
   
山东各地地情网站: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首页 齐鲁方志 > 学术专著 > 正文
照见世间情 婉叙家国事——读黄雅纯长篇小说《南宁旧事》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黄建华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2-09-20 14:49:15 更新时间:2012-09-29 09:50:09
照见世间情 婉叙家国事
——读黄雅纯长篇小说《南宁旧事》
黄建华
  黄雅纯女士,在《南宁旧事》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黄继祖的一生,他历经生离死别、曲折爱情、家庭兴衰,从一个6岁的孤儿到顽皮的少年,到感情充沛的成年男子,到意气风发的中年商人,最后直至成为一位受人尊敬、铮铮铁骨、傲视日寇、宁折不屈的老人。作者以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将历史人物与南宁民俗融入其中,情事、家事、国事曲折复杂,波澜壮阔;情理、哲理、佛理缠绵悱恻,跌宕起伏。使之《南宁旧事》成为一部吸引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笔者试从其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三个方面谈一点对《南宁旧事》这本书的认识。
  一、主题思想鲜明。《南宁旧事》,带给读者对南宁从十九世纪末到抗日战争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追忆。表现了主人公在中国遭逢西力东渐、社会动乱的背景下力图学习西方,从南宁走向香港,走出自己的道路,重建家园、经世救民,融入到中国千千万万志士图强救亡的洪流中的主题。作者以人带事,以事论理、以情感人,说情啦事,以社会人生体现真、善、美。雷家的亲情、梁家的师情、异国的恋情、社会友情,抚慰黄继祖伤父之痛的幼年心,关照寂寞他乡漫长求学路,成就其继承祖业家庭事业生意场上的成功。浓浓家庭亲情文化,健康向上地社会文化,丰厚地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都是中国人世界里的主流文化,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是中国人不会迷失回家路的灯塔。西方女孩葛丽丝,出生在遥远的东方,贵族女孩自幼受仆人影响,会说广东话,读中文书,狩猎时怜悯弱小动物,受中国文化熏陶,她的形象并非天使下凡到人间,而是中西文化的使然,自然入得客居他乡人的眼界,相反,有的内地人也许觉得此应天上有世上人间无,但她在作者心中的美好形象是真实地,在作者眼中是清晰地,对她的描述是作者笔间的自然流露。作者在讴歌人间真、善、美的同时,字里行间也流露了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美好心态品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是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他告诉人们,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较而存在的。如,黄继祖既有援助革命党,支持北伐,精明经营善良的一面,也描写了他在纳妾恶俗世风影响下,背叛爱妻立娴及恩师梁启明一家,纳妾海棠,还对长子国信带来了伤害。家里家外,这件事做得确实不怎么光彩,但是对黄继祖这个人物形象却未造成什么伤害,反而有点增彩,使人们觉得这个人物更真实,黄继祖就是生活在当时南宁市的一个真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也确是真人真事。作者在书中写道,日本兵进南宁“以杀人为娱乐,毫无人性地见人就杀,包括医院的病人。”与此相反,善良的小红、立娴参加了护士团,把黄家老宅院捐给红十会做医院。还有面对日寇空袭,国珠、国宁跟着宣传队,拉大幅布条,一路喊着“反对日寇侵略,血债血还”的口号游行。日寇的野蛮暴行,中国妇幼不屈不挠的悲怆美、壮丽美都跃然纸上。这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对比,字里行间仿佛听到作者正义的呐喊,眼前也呈现出真实画面。作品中流露出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辩证思维,匠心独运师法自然的文风,这与“高大全”式的对人物的“造神”及一味否定相较,确也略胜一筹。
  二、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一是结构布局合理。主人公从父亲的伤逝,外出求学、恋爱结婚生子以及银行酒店的经营,最后第十八章以“追思”叙说了主人公黄继祖的逃亡及病逝。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二是语言生动。如写继祖与葛丽丝的爱:“葛丽丝的手紧紧抱着他,她的身体整个贴着他,她的女人特殊的体香,像海风一样缠着他,他可以听到她的心跳,她的长发像她柔软的手,温柔地抚摸着他的脸,他们的肉体从来没这样接近过。”(95页)“他”与“她”呈现出绕口令式的节奏美。海棠与杰西不正当地乱伦之爱,则变化为另一种语调:“仙蒂怎么变成一只软骨蛇样的躯体,又滑又凉,扭动着爬过我的身体,把我缠得紧紧的,我呼吸急促而兴奋,这只白蛇像个妖艳的女巫,她已完全控制了我的身心,而我,心甘情愿地由她摆布。”“他的脑里充满了万花筒似一幕幕美妙幻想,他的感官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作者在驾驭语言,人物心理刻划精细,做到了“文达义、字达情、书达理。”三是情景交融。曾子曰:“慎终追远,民风归厚矣。”作者玄黄,生于中国台北,祖籍广西南宁,自幼喜爱中国书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修养。在《南宁旧事》(34页)就有“慎终追远”,坟前上香的记述,作者在书中对人物的死记述着墨格外用心。继祖父亲黄老板的死,“肝脏衰竭,溘然去世”。夫人梅馨,25岁守寡,生前受封建礼教约束,不敢爱不敢恨,唯唯诺诺,一付病态模样。可写到她的死时:“天空一片火红,那不是太阳,那是火焰”!生前念佛,死后“一堆白洁如香灰的骨灰,伴随着的是散落在一旁熟悉的念珠”。棠姐的死只有一名话:日军飞机轰炸后,“他们在窗前找到堂姐,她被压在垮下来的屋顶石块下,已没有了气息”。小莲死的惨烈,这个外来妹,被逼死后还心不甘地漂到了邕江到珠江入口处,“她包着红色的锦绣,眼睛微张,望着向东北的云朵,像一个待嫁的新娘。”小莲的死带给南宁异样的黄昏,那黄昏的落日又红又大,像只巨轮,映在邕江中,似乎急欲切断并烧干邕江的东流河水,河水被染得一片血色猩红,那红色将南宁酒店冰冷的大理石也点燃成一片火红,据说这样的黄昏曾出现过一次,就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那一年。异样的黄昏还与太平天国联系起来,情景交融,意义升华。黄继祖的死则意味深长,一九四O年初黄继祖逝世后,“当有一天黄家的人来时,别忘了,坟就是我亲手栽的标记——张家果园里唯一的这棵石榴树下。”那是棵壮硕的石榴树,我祖父的血肉已经与大地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永远扎根在西南秀峰奇山的美丽土地上。作者祖籍南宁,尽管客居漂泊在异国他乡,老家的风俗没有忘,代代传承下来。“唯一”且壮硕石榴树,是黄继祖生前追求多子解决单传的心愿象征,作者的怀念,还有一束美丽鲜花,一张漂亮的卡片,一面用英文写着的“我爱你,爷爷。”人愿、天意、大地自然万物和谐,营造了家族繁衍兴旺意境,展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风尚。
  三、丰富多彩地历史史料。“昔人已随邕水逝,大江东去不回眸。百年纷乱无信史,唯忆英雄与情仇。”从个人家庭的变故反映国家变化,从生意兴衰经济的视角反映政局动荡。从书中数次出现的“当地市志中没有记载”及作者后记可知,在引用历史资料时,汲取了史家意见,在时间空间上再现还原历史原貌。在戊戌变法时代背景下,如对国学大儒梁启超的记述,黄继祖启蒙之师梁启明恰是梁启超同堂之兄。戊戌政变失败,梁启明因受梁启超的影响,遭受通缉,匆匆逃往香港。黄继祖也顺理成章在老师建议下到了香港求学,考入香港大学学习经济,思想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的工作,参与了复兴中华的革命活动。在辛亥革命胜利时代背景下,黄继祖从香港大学毕业回到南宁,创建中国西南地区首家股份制运作的广西银行。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之时,黄继祖坚定支持讨袁的正义行动,以广西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持广西总督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起兵护国讨袁。至于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通常被称作是国民党军阀“桂系三雄”。 其在南宁酒店中,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军阀策划了粉碎了棠继尧、龙云等妄图称霸两广,窃取中央权利等事,也合情理,此为小说非信史,与历史事实却也相一致。从人情家族世故论说,从商眼探寻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进一步丰富弥补正史对其生活细节记述的不足。
  书中,林中明先生出自颜体自成一家的书法,黄雅纯精美插图,流畅文字,这对沆丽使之《南宁旧事》书画合璧,使人充分领略了邕江滔滔、东流百年的家族历史变迁,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方志史篇,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本文为作者在“旅美作家黄雅纯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题要)
 
分享到: